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
宋,朱克柔,《缂丝花鸟》(局部)
缂丝作品不仅要有艺术修养,还要女红熟练,一天一小寸,急不得;有上好丝线的供应,还需有人养蚕、缫丝;必不能少的良田种植染草;有工匠提取染料,颜色繁多,准备复杂……
做这么一件缂丝作品,至少得养上百口人。蚕宝宝吐出致富丝,带着宜州人民奔小康。
宜州
河池市宜州区是中国蚕桑之乡
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种桑养蚕已有470多年历史。
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位于宜州城区西郊,东接主城区,北邻龙江河,南面黔贵铁路穿越,西面有宜柳高速公路连接。
在东南面设置有宜州火车站(三等站),西面设有宜柳高速公路入口,工业园可通过黔桂铁路以及在建的昆汕高速宜州西段与河池、云贵、川、渝等地联系,也可依托宜柳高速公路向东与柳州、桂林、南宁等地联系,区位优势明显。
2020年,宜州区桑园面积37.2万亩,养蚕覆盖全区16个乡镇206个村(社区);全区鲜茧产量6.80万吨,养蚕收入25.2亿元。
宜州区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6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同时,鲜茧缫丝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良好“桑―蚕―茧”产能基础为宜州打造广西 “东桑西移”、“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现代丝绸产业集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重点企业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2019
自治区授予“广西宜州经济开发区茧丝绸加工园”为 “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宜州茧丝绸业规模化集约化桑蚕示范基地建设加速推进。
2021
9月17日河池宜州茧丝绸产业园项目在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开工。河池宜州茧丝绸产业园总面积约232公顷,园区现有规模以上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丝绸企业加工总产值15.05亿元。
产业园将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茧丝绸大会等契机,重点对接一批国内外实力强劲的企业,实现招大招强招新招外资,洽谈、签约一批桑蚕茧丝绸项目。
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积极引进桑蚕茧丝绸综合利用企业,推动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总投资10亿元年产2000万米的丝绸印染项目开工建设,填补了广西丝绸产业炼印染空白。
加大桑枝等大宗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推动形成了“茧―丝―绸”、“桑枝―生物医药”、“蚕沙―有机肥”、“桑―菇―肥”以及生物质发电等循环利用模式。
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发展,延长丝绸产业链,助推丝绸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目前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现有缫丝企业15家,自动缫丝机232组;织绸企业2家,织绸机56台(套)。白厂丝产量4810吨;坯绸产量372.2万米,丝绸企业总产值21.2亿元。缫丝初加工业能力及其白厂丝产量方面继续保持广西第一。生丝40%达到5A级以上,90%达到4A以上。
茧丝绸产业受自治区层面至市级领导重视,多次实地考察、指导工作。
2021年1月13日,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到宜州区桑蚕茧丝绸企业调研指导工作。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前排右二)率调研组在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织绸车间调研。
河池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候选人、宜州区委书记翟红玲(右四)在德胜镇桑蚕茧丝绸示范区检查工作。
企业投资
9月下旬,在南宁举办的共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2021年全国知名行业企业助力广西重点产业发展大会上,河池市宜州区人民政府代表“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与深圳市服装供应链协会“手拉手、结对子”签订投资合作意向协议书。
通过打造优质蚕桑基地、开发蚕桑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小小蚕虫织起一张致富网。
规划
广西宜州茧丝绸轻工园对宜州及周边丝绸核心产业、重点产业和辅助产业进行界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链和上下游企业的构成关系,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对区域所在地产业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响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致力于打造五百亿丝绸产业园区,为打造千亿产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