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机制改革”是今年自治区重点改革攻坚事项,南宁海关高度重视,坚持以产业为基础,项目为载体,技术为先导,充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切实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进一步强化协调机制,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用好改革关键招,发挥改革整体效应,全力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目前,改革进展顺利,广西茧丝绸行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品出口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一是以产业为基础,推动茧丝绸产品纳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范围。为深入了解茧丝绸行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改变企业以往被动应对的局面,在海关总署的支持下,南宁海关成功地将茧丝绸产品纳入年度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调查清单,牵头制定《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纺织品企业影响调查问卷》,推动广西2家茧丝绸企业进入全国技术壁垒交涉应对重点企业库,对30家广西茧丝绸企业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
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应对国外茧丝绸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长效机制。建设广西茧丝绸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从零开始建立全套技术性贸易措施跟踪、分析、通报评议和应对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广西茧丝绸产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水平。今年3月,依托该基地技术力量,广西蚕种突破国外技术要求,首次出口土库曼斯坦和越南。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收集欧盟、印度、越南、日本等主要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30余件。
三是以技术为先导,推动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应用。联合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与广西茧丝绸企业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茧丝绸产业前瞻性探索,用高新纳米技术提高纺织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研发《桑蚕丝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关键技术、构建生丝电子检测技术和传统检测技术的关联性多元回归方程,掌握电子检测分级标准的技术话语权,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累计超过50亿元。 四是以“制度+科技”为手段,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南宁海关完成了生丝(蚕丝)远程影像辅助检疫监管改革,对自贸试验区出口生丝企业“注册登记+远程视频辅助检疫监管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茧丝绸行业外向型发展。今年1—6月,南宁海关共属地查检各类出口桑蚕茧丝绸产品678吨、货值6669.3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倍和15.3倍。冷冻蚕蛹3203.8吨,货值603.3万美元,均同比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