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牧蚕桑网讯 三月三刚过,广西各地呈现出一副蚕茧丰收的景象。在忻城县红渡镇,春意盎然的四月天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时刻,蚕农们满怀喜悦与期待,迎来了今年首批收获季,一粒粒形状饱满的蚕茧结满方格,标志着又一季桑蚕生产的繁忙序幕正式开启。
蚕农黄海燕养殖的蚕宝宝。
种桑养蚕在红渡镇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更是当地村民致富的重要手段。这里的桑园连绵起伏,绿波荡漾,是全国闻名的“桑蚕之乡”。历史悠久的桑蚕产业,不仅见证了红渡镇乃至忻城县的发展变迁,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桑叶,养殖有蚕宝宝。今年的春茧产量和质量都不错,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下一斤能卖到27元,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在红渡镇,像黄海燕一样靠着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蚕农比比皆是。
据了解,红渡镇的桑蚕每年可养殖10批到12批,这种多批次的养殖模式,确保了蚕丝的持续供应,同时也为蚕农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这里,低成本、周期短、利润高以及绿色环保的优势凸显无遗。村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房舍和农具开展养殖,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难得的是,这一产业还能吸纳大量的闲散劳动力,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增收致富的行列中来。
蚕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全区的蚕桑生产总体呈现出“四高”特点:蚕茧价格高、蚕农积极性高、蚕种发种量高、订种量高,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蚕桑产业的繁荣发展。据统计,2023年,忻城县桑园面积25.32万亩,发种量99.65万张,鲜茧产量4.2484万吨,产值23.6亿元。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忻城在全国乃至全球桑蚕产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如今,红渡镇的蚕农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小小的蚕茧变成了金色的经济来源,为忻城的桑蚕产业增添了新的光彩。未来,忻城县将继续引导和支持桑蚕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使桑蚕产业的品牌名片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