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化养蚕技术包括小蚕共育、蚕台育、条桑育、少回育、自动上蔟等内容。省力化养蚕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适应蚕桑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而且蚕茧的产质量也明显提高。
饲育方式:
(一)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是选择具有较好的养蚕技术和设备条件的蚕农,为邻近农户代养小蚕或出售小蚕。一个4 m×7 m×3.3m的共育室饲养30-40盒蚕种为宜。小蚕共育时间:从收蚁到三龄饷食,再分散到农户饲养。实行小蚕共育,用较好的饲养环境、规范的饲养技术确保蚕儿发育匀整、健壮,为夺取蚕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农户领回三龄蚕,只需饲养16-18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盒种产量可比原来提高10%以上。
(二)叠式蚕台育
蚕框的制作:用厚2cm、宽4cm木板条制成长为110cm、宽90cm、高4cm的木框蚕台,底部用编织布或窗纱绷紧钉牢,四角用木块钉成5cm高的三角脚,每张种需备蚕框两只。
叠式蚕台的放置:一般放蚕室两边,中间留一通道,蚕台离四周墙壁40cm以上,离地面40cm,每档可放15-18层,排放时要留一空框,作为操作时调翻蚕台用。
(三)塑料薄膜覆盖育
为保持蚕座中应有的湿度环境,运用养蚕专用塑料薄膜进行蚕座覆盖,1-2龄上盖下垫、3龄上盖下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开薄膜,给桑后立即盖上,眠中不盖。
(四)大蚕饲养
1、 室内地面平面育 当蚕发育到五龄期时,把蚕放到地上饲养。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蚕具的投入,不除沙,减少蚕体创伤和蚕病发生,每次给桑时间可节省一半。地面育五龄期盒种给桑时间每天仅要1.5小时,比其它饲养方式省时1/3。
2、地池育 在室外用砖头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池子,大约5砖高、1.5m宽、长度不限,池子大小要因地制宜。在池子上再覆盖一层芦材、桑枝等,然后再覆盖一层草帘,还要盖一层塑料薄膜,待蚕五龄期时移到池中饲养。
3、大棚养蚕 最好是在桑园附近搭建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然后把蚕放到通风透光的大棚中饲养。非蚕期在大棚内套种蔬菜或养鸡,以一棚多用增加效益。
4、简易蚕室养蚕 在桑园附近搭建一个简易蚕室,然后把蚕放到简易蚕室中饲养,蚕室标准因地制宜。简易蚕室类似塑料大棚,但在防高温方面要比大棚养蚕好。
5、大蚕斜面立体育 五龄蚕开叶剪取新梢,平摊在地面上,等蚕爬上新梢后,把新梢斜靠在竹竿上成45度角,以后每天给桑时,依次向上斜放即可。应用此法养蚕每盒种只要备足14m2的养蚕地方。每盒种仅需3-6根竹篙和6-9根40-50cm长的木桩,每天仅需给一次桑叶(盛食期可视情况补给桑)整个五龄期只需除沙一次,见熟后加网把蚕儿从新梢中提出,此法简单易行。可省工40-50%,平均盒种省工50小时,节约用桑60kg/盒,并可节约大量用具,蚕茧质量优于普通平面育。
6、五龄期条桑育 无论室内地面平面育还是地池育等,蚕儿发育到五龄期时,剪新梢喂蚕。如果是春蚕,可结合伐条,边伐边喂。如果是晚秋,可结合剪梢,边剪梢边喂,但是,晚秋剪梢要留1米左右的有效条,条的顶端还要留3-4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桑树吸收、贮藏养分,增强抗寒能力,为来年春季桑树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条桑育每盒种采叶可以节省2-3个工日,并减少蚕体受伤的机会,减少病原感染。
7、 自动上蔟 优于手工捉熟蚕,劳动成本低,蚕体损伤小,茧质好,目前我省已广泛应用。上蔟的关键是熟蚕整齐,控制熟蚕齐一的方法:一是蚕儿大眠提青分批,五龄开叶时要使蚕儿全部起身;二是蚕儿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一支蜕皮激素加水2kg)促使蚕儿老熟一致;三是加网提适熟蚕上蔟,等大批蚕儿见熟后,在蚕座上薄摊几片桑叶,然后在桑叶上加盖蚕网,青头蚕可在网下继续吃桑,熟蚕则很快爬网上面,然后轻轻的提网,把提出的熟蚕撒到方格蔟上;四是室外荫处预挂上蔟。利用熟蚕的避光性,在荫处预挂上蔟,可加快熟蚕入孔,减少翻蔟时间。
注意事项:
1. 小蚕共育规模与饲养量要适宜,要确保蚕座面积,保证蚕体强健。
2. 大蚕加强通风换气。大蚕期免除沙使得蚕室或大棚内空气易混浊。因此要求蚕室开门开窗,形成空气对流,晚上遇低温加温换气适时开门窗,白天大棚两侧底部棚布向上掀起50cm,以便于通风换气。否则,蚕儿食欲差,易导致蚕儿体质下降,发病率增加,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3.室外预挂上蔟,当茧衣形成时,再把方格蔟移到室内营茧,这样可有利于提高茧质。
上一篇:桑树霜冻危害的发生及其应对措施
下一篇:三次摘芯育新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