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蚕丝热点 >> 正文

陕西安康:养蚕实现产业扶贫 “金蚕”擦亮“丝源”名片

2017-07-05 16:24:22 来源: 国际在线 作者:杨舒曼 段晓蕊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杨舒曼 段晓蕊):在今年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象征丝绸之路的“鎏金铜蚕”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安康这座生态之城。3000年前,这里就已经开启蚕桑种植的灿烂历史,3000年后,蚕桑种植成为秦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安康将聚力蚕桑产业生态发展,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擦亮“丝路之源”这张亮丽的名片。

 

    丝路之源名至实归   金蚕之乡历史悠久


    遥感维度千般变,寻茧抽丝尽观颜。玉带连珠蚕丝幔,飞舞摇曳引丝源。据史料记载,安康蚕桑生产已有30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安康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早已出现。在汉水两岸的嫘祖蚕神庙、紫阳县出土的战戈上人们发现了附着丝织物残迹,尤其是在石泉县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枚“鎏金铜蚕”,直接印证了安康与“丝绸之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鎏金铜蚕”质地为铜,高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蚕体饱满,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84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子午镇谭家湾村农民谭福全在池河河床上淘金时发现。


    “鎏金铜蚕”是西汉时期朝廷劝课农桑的最高奖励。据《石泉县志》记载,石泉县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由此推断,“鎏金铜蚕”出现在安康石泉也就不足为奇。


    此外,“鎏金铜蚕”的出土地谭家湾,位于历史上一条著名的要道——子午古道。子午古道开辟于新汉王莽时期,南起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北至西安市子午镇镇西的子午谷,途径子午关、秦岭梁、月河、池河镇等地。贯穿石泉南北的子午古道,是石泉丝绸运往长安并远销西域的商路命脉,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头线之一。


    如此一来,汉水流域的蚕丝、茶叶通过子午古道运往长安,转销大西北,出口中亚、西亚沿线国家,使安康走上世界经贸的舞台。

 

    聚力蚕桑产业发展 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安康依山傍水,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原料茧产量和生丝产量位居西北地区第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原料茧生产基地、茧丝加工基地和优质蚕种生产基地。


    安康蚕桑产业基础牢固,桑园面积39.4万亩,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印染织绸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具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目前,安康正在围绕蚕桑、桑畜、桑菌、桑饮、桑游等方面着手进行开发利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链条。


    目前安康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初有成效,在蚕桑重点县区建成县级蚕桑产业园8个,新增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其中石泉县池河镇大阳村蚕桑专业合作社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在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张营村,千亩桑园依山而建,在夕阳的照耀下黝绿的让人睁不开人。汉滨区怡鑫现代蚕桑生态循环科技示范区负责人张乐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园区一期规划建设总规模1200亩,分为现代蚕桑生态循环产业科技示范、园林观光、林下产业、休闲农业四大功能区。示范区依托蚕桑生态循环产业的自然优势,以产业融合为发展思路、市场为导向、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与管理为支持,建设成为生态循环的现代蚕桑种植、养殖、加工、园林观光、休闲农业等多产业融合开发的产业主导型科技示范园,将蚕桑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生态循环的产业综合开发和产业融合经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蚕桑产业“短、平、快”的特点和产业基础坚实、技术普及率高、广泛适应农户等优势,目前成为安康脱贫攻坚的手段之一。尤其在安康石泉,蚕桑产业已成为产业脱贫的支柱产业,支撑贫困户长期稳步增收。家住石泉县池河镇合心村的柯玉翠,在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通过蚕桑产业扶贫和异地搬迁,2016年下半年正式脱贫。今年蚕茧价格,养蚕1张蚕,茧值1600元左右,减掉每张生产资料成本300元,纯利润1300元左右,仅今年春季柯玉翠就挣了纯利润2600元,也让她更有信心干下去。

 

    陕西省园艺蚕桑工作站高级农艺师郭昶表示,安康养蚕历史悠久,是陕西的老蚕区,占陕西蚕桑产业的85%。随着蚕桑产业发展的持续良好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安康企业家自发加入到现代蚕桑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开发中,陕西省农业厅对此表示肯定,并将逐步投入一定力量,重点扶持桑基鱼塘、观光农业、桑葚采摘等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发展年养蚕15张以上的蚕桑家庭农场等,更好的促进安康蚕桑产业的发展。

 

    古有安康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转销中亚、西亚沿线国家,今有“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安康蚕桑产业对外发展。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书记、 场长张保华说道,从2012年开始,蚕种厂连续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蚕种,2017年出口蚕种已达10万张,2018年将继续出口蚕种10万张以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安康市蚕种场将抓住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蚕种对外贸易的发展。


    依托文化优势 擦亮“丝路之源”名片


    “鎏金铜蚕”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者,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被世人所知。如何依托“鎏金铜蚕”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优势,擦亮“丝路之源”名片,已成为安康市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安康市林业局产业科科长李兆鹏表示,安康将以古丝绸之路源头为载体,以石泉县出土的“鎏金铜蚕”为宣传名片,挖掘蚕桑史料、传统习俗、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充分利用当前丰富蚕桑丝绸资源,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市场需求、专题策划,积极推进蚕桑丝绸文化产业的形成。


    他说道,其一,安康要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集蚕丝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产品展示、论坛会务、生态休闲一体的大型丝绸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陕西省蚕桑丝绸文化的展示中心、互动体验中心和丝绸产品消费中心。其二,在汉江、月河流域蚕桑密集区,打造安康蚕丝旅游观光园,以养蚕村庄、蚕种场、缫丝场为旅游景点、整合出一条集栽桑、养蚕、制种、缫丝等一体的旅游线路,重点展示完整的蚕丝产业链。其三,加大蚕桑旅游文化产品多元化开发,积极承办全国性的蚕桑、丝绸会议和论坛,每年精心策划举办一次安康市蚕桑旅游文化节,弘扬和传承“鎏金铜蚕”为代表的蚕桑文化,提高蚕桑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在安康石泉,普及蚕桑文化与科学知识,展示石泉蚕桑产业的发展成就的秦巴风情园“石泉蚕桑文化园”已于今年五一正式向游客开放。安康市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韩燕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将其建成石泉县蚕桑产业标志性人文景观、县域旅游特色亮点。下一步,石泉县将按照“文化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挖掘弘扬“鎏金蚕”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金蚕之乡、丝路之源”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地域“富硒”禀赋资源,打造系列蚕桑富硒特色产品,着力加快蚕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步伐,打造蚕业+文化、蚕业+旅游、蚕业+小镇、蚕业+美丽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产城人文新业态。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