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宁市规模养蚕让农村青年找到创业之路

2017-12-12 09:24:55 来源: 南宁市蚕业站 作者:

  随着 “小块并大块”、土地流转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逐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各地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到规模种养及加工等产业,在政策、财税、金融、项目等多方支持下,土地、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聚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规模经营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克服了传统农业零散经营、小打小闹、效益低下的弊端,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专业化经营水平,让返乡农村青年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愿望。


  蚕桑产业在各县(区)蚕业部门的努力下,进行宣传、发动、培训、示范、推广,规模养蚕所呈现出的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灵活性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许多农村青年已经进入到规模养蚕的行业,特别是在武鸣区、隆安县等新蚕区发展更快,拓宽返乡青年的创业之路。


  武鸣县锣圩镇三粟村河马屯韦仕胜,是一个原来做电焊行业小老板的返乡80后青年,2014年在村里按每亩800元租金租用了60亩地种桑,投资了13万元修建了一个1200平方米的大蚕棚,从2015年3月开始养蚕,每年养蚕15-16批,每批养蚕15张,每批产茧500-600公斤,年产值都在30万元以上,扣除含人工、土地等成本,每年纯利润达16万多元,今年蚕茧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年均每公斤47元,收益会更高。每年还能兼顾规模养猪。家门口的创业,不仅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和读书的小孩,这是武鸣区适度规模养蚕的一个示范典型,现在已逐渐在武鸣区铺开。


  隆安县那桐镇那重村青年卢成凤,也曾想过种果、养猪、养鸡等产业,由于近两年在隆安出现的规模养蚕效应,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在了生态环保效益较高的养蚕业,今年跟村里的30多户农民以亩700元的租金租了120亩的连片土地,一租10年,今春已育下20亩的桑苗,用于自己种桑,目前已经种下26亩,在明年3月份前将完成种桑、建蚕房及配套设施的任务,并表示要参加南宁市贫困村农民桑蚕实训基地的实训,系统性的学习种桑养蚕及管理技术,为产业成功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只是南宁市返乡青年创业的一个缩影,发展适度规模养蚕是南宁市蚕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各县(区)通过培育和创建示范典型,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让创业创新农民的发展经验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形成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的格局,促进南宁市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蚕桑产业更好的为农村扶贫、脱贫、致富服务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