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 正文

千年丝绸古镇的自我救赎

2014-06-10 11:31:04 来源: 大公网 作者:

    千年丝绸古镇的自我救赎

    “桑拓含疏烟,处处倚蚕泊。”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如今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隐居时所作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千多年前震泽先民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蚕事活动。不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自古就是丝绸之乡、江南五大桑镇之一的震泽,大量世代种桑养蚕的农民如今纷纷改行,这里的桑蚕饲养量在短短十年内锐减了90%。为此,当地政府和相关丝绸企业不得不合力採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希望由此重振丝绸产业的辉煌。/大公报记者 贺鹏飞

千年古镇震泽因濒临古称“震泽”的太湖而得名,素为太湖平原著名的蚕茧主产区,这里盛产的“辑里丝”自古闻名遐迩,清光绪年间产量佔全国十五分之一。

    春茧收购价格持续下滑

    目前,蚕桑养殖和丝绸生产仍是震泽的主要产业之一,全镇现有桑园8212亩,覆盖全镇23个行政村近5000家农户,蚕茧总产量连续二十多年名列苏州市前茅;现有缫丝企业2家,年产优质白丝300吨以上,绢纺企业30多家,蚕丝被企业100多家,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下同)。2008年,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专门授予震泽镇“中国蚕丝被之乡”称号。

    但是近年来,震泽农户栽桑育蚕的积极性彷彿降到了“冰点”,当地桑园大多抛荒闲置、杂草丛生,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据官方统计,今年全镇的桑蚕饲养量仅有2326张(每张约2.3万粒蚕种),较2005年的22389张急剧减少2万张以上,减幅高达九成。

    苏州市山水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瑛指出,国际生丝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蚕茧收购价格偏低,是导致上述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中国主要茧丝绸交易地区之一的嘉兴,5月27日开始收购的春茧每担(100斤,下同)茧价在1680元至1850元,中心茧价每担1750元左右,同比下跌了16.2%。

    与此同时,在前期急功近利的发展观指导下,震泽周边很多地区都新建了大批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桑蚕是一种对外部环境极为敏感的娇贵物种,如果吃了遭受污染的桑叶甚至呼吸到遭受污染的空气,都可能死亡或不吐丝结茧。

    例如2011年,江苏从南到北多个县市都出现大量春蚕不结茧的现象,不仅令众多养殖户损失惨重,也对全国的丝绸和服装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调查表明,正是由于当年春季长期乾旱少雨,空气中对蚕有害的废气颗粒等没有得到净化,飘落在桑叶上,蚕食用后中毒,从而才不能结茧。

    养蚕辛劳农户纷纷改行

    此外,随着上海、苏州等周边大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包括震泽在内的很多郊区农民纷纷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不愿继续从事辛劳的种桑养蚕生活。

    震泽茧丝同业公会秘书长卢斌昱说,虽然震泽一带每年一般只养两季蚕,每季蚕只需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这段时间正好赶上收割油菜、种植水稻等农忙季节,且由于蚕宝宝非常娇贵,桑叶的採摘、清理、切碎等步骤丝毫马虎不得,晚上还要像照顾婴儿一样多次餵养,养殖户每天要起早贪黑,极其辛劳。

 

    即便如此,普通养殖规模的农户一季桑蚕的收入也仅有五千元左右。一位王姓养蚕户感嘆,如果不幸碰到桑蚕大量死亡或不结茧等情况,就很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很多原本种桑养蚕的农民纷纷改行,从事劳动强度和风险更小、收入更高的其他职业。

    这一情况已对震泽传统的丝绸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很多企业不得不到外地收购原材料,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被迫到外地建设生产基地。总部位于震泽的苏州英宝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表示,震泽、桐乡等传统茧丝产地的产能正在逐步向广西等西部地区转移,目前震泽丝绸企业所需的茧丝主要都是从广西购入。

    东桑西移优劣势皆明显

    实际上,随着江苏、浙江等茧丝主产区的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国家商务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逐步把蚕丝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商务部印发的《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披露,截至2010年年底,中西部(不包括青海、西藏)桑园面积和生丝产量佔全国比重较2005年分别提高10.1和23.9个百分点。

    胡毓芳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比较适合种桑养蚕,特别是广西地处亚热带,每年可以养十几季蚕,产量大大超出震泽等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农民种桑养蚕的经验还不成熟,这直接影响了当地蚕丝的质量。

    “同样一个蚕茧,广西的茧层厚度和全丝长度跟吴江当地的没法比。”从事丝绸行业近40年的刘瑛指出,广西虽然每年可以养十几季蚕,但从每张蚕种的产茧量以及蚕茧的出丝量来看,则要远远低于江浙一带,而这又直接影响到缫丝和丝绸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因此,她认为,国家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西部地区桑蚕养殖户的系统培训,提高其科学养殖水平。更有必要在震泽等东部传统的茧丝主产区规划部分土地,鼓励当地农民种桑养蚕,使当地的蚕桑传统和技艺得以传承。“毕竟我们这里世代种桑养蚕,在丝绸方面有很成熟的技术和工艺,不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么好的产业丢掉。”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