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桑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

2019-02-15 13:32:46 来源: 蚕桑产业网 作者:

    随着桑园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种桑不单只为采叶养蚕,果、叶二用的果桑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而果桑比较容易发生桑菌核病,现将桑菌核病的基本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桑葚菌核病


    基本症状

   

    桑菌核病是果桑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属真菌类病害;桑树开花时病菌开始侵入,结果后病状显现,颜色呈白色;病果无商品和食用价值。果桑品种较易发病,如不及时防治,严重地块发病率将高达90%以上。


    防治方法


    1、防治时间:分3次进行,每隔7至10天防治一次。


    第一次:始花期(桑花初开时);


    第二次:盛花期(桑花全面开放);


    第三次:盛未期(桑花开始减少,初果显现);


    2、对口农药: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注意事项


    1、喷施时雾点须细、周到,不可漏喷。一般每亩用量3~4背包,花序、叶、枝充分湿润,以滴水为度。


    2、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应交替使用。


    3、防治时农药浓度须按标准配,不可任意提高浓度,否则不利于今后防治。桑病防治主要是以防为主,所以应重视前期防治。

   

    桑园青枯病


    1、加强植物检疫,培育无病苗木。


    2、合理采摘桑叶,全年在采叶喂蚕过程中,尽量减少伤流。


    3、推广免耕法栽培,实行土地轮作。


    4、推广盛东一号等抗病品种。


    5、及时排除桑园积水。


    6、清除桑园病株和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挖起集中烧毁,对病穴周围用铜铵合剂浇灌处理,即用碳铵3公斤、硫酸铜0.5公斤,拌和后在塑料袋密封24小时,每公斤兑水200公斤浇根部,隔7天1次,连续3次。


    青枯病防治重点是加强桑园的培育管理和农业防治。

 

     桑树断梢病

   

    桑树断梢病是近几年来北方蚕区多发的一种桑树病害,以陕南春伐蚕区发生较为严重,其它地区也有发现。


    (1)发生特点:本病发生在新梢基部。凡桑椹小粒菌核病(白桑椹病)症状明显后,椹柄逐渐变黑褐色,新稍基部皮层慢慢由点线状斑点扩展成块斑至四周围斑。发病新梢病斑部位产生愈伤组织,先出现龟裂之后病斑下陷造成环缢,病变部位失水变细,遇风、雨天或上部触动易折断倒挂树上。


    (2)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发现白桑椹及时摘除、集中烧毁,青椹期摘除青椹防治效果更好。


    ②药剂防治:一般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在桑树花期喷雾以杀灭病菌。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