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丝绸文化 >> 正文

迷醉在丝绸画中

2014-07-11 16:57:34 来源: 广西丝绸网 作者:

    丝绸,一直是人们眼中的衣服面料,但是在民间艺人崔佛罡手里,却变成了作画的工具。带着好奇,记者探访了这种丝绸镶嵌工艺。

 

    走进崔佛罡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几十种花色的丝绸布料,还有各种用丝绸镶嵌成的人物、小动物。43岁的崔佛罡笑着告诉记者,为了筹备文博会的参展作品,他每天埋在这堆丝绸、海绵里忙碌,足足有一个月没有下楼了。

 

    崔佛罡说,他前些年曾从事木质雕刻的创作,2002年突然对布艺类的创作有了灵感,转而开始用丝绸作画。创作的道路很清苦、繁琐,丝绸作画有多道精细的工序。首先要绘出图样,在图样的基础上粘贴金属线,再填充上海绵,最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不同面料的丝绸对每一块进行覆盖,达到“着色”的效果。

 

    崔佛罡说,最初做这些是因为喜欢,当时很多人看不惯一个大男人每天研究丝绸之类的东西。有一次,他带一幅作品去参加展出,一位女士问他这幅作品是谁制作的,他说是自己,该女士竟说了一句:“真娘儿们!”把崔佛罡气得不轻。不过正是在这次画展上,一名韩国人看中了他制作的2米高、1.5米宽的《福神》,花2万元买了下来,让崔佛罡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崔佛罡说,丝绸画的制作难就难在条块分割和填充上。刚开始,他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小动物图形,现在对丝绸的柔、色、亮有了巧妙的把握,在造型上能够繁而不乱、细腻有余,色调上突出高贵富丽。他指着一幅正在赶制的门神画说:“这幅门神,由于分块特别多,选择丝绸既要做到色彩和谐,又要‘天衣无缝’,制作和填充起来就格外麻烦。”

 

    随后,他又向记者展示了一些他的作品,其中有长达2米的大型壁画,如古代仕女图、充满民族风情的傣族少女群图,还有一些篇幅不大但工艺复杂的作品,如门神、关公、二龙戏珠等。“这些作品已作为山东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文博会上展出过。”崔佛罡高兴地说。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