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西汉朝廷派出驿使率领的船队从这里出发,沿着民间贸易开发的海上航线,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等地,运去珍贵的丝绸。徐闻古港由此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2000多年后,另一艘巨大的“航船”,又将从广东始发,与沿线诸国再续前缘,共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日前,广东省政府对外宣布,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东莞举办。
本次博览会由广东首次举办,正如有关专家所说,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各个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历史最长、港口最多、航线最广的大省,历史地位无可取代。在新时期举办这样一次海博会,标志着广东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上,已从规划和研讨层面真正走向“先行一步、先出一招”,找到了自身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排头兵的新支点,对于广东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而作为东道主,东莞把办好本次海博会当做提升城市开放型经济水平、展示城市形象的重大契机。东莞将上演一届怎样有“粤味”和“莞味”的海博会,如何在展区设置、现场布置等各个环节体现“东莞特色”和“东莞元素”,如何把活动转化为额外的发展红利,人们翘首以待。
为什么要办海博会
年轻的马来西亚华裔企业家陈家耀,正用流利的中文,热情地向中国采购商推介新产品—一款更节能环保的吸尘器,他还在现场示范使用,以证明其产品价值。
第116届广交会正在广州黄埔古港边的琶洲展馆如火如荼地举办。在进口展区马来西亚企业的过道里,身为马来西亚Electrofast Manufacturing公司总经理的陈家耀称,坐拥逾十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消费潜力不可估量,绝对值得他为此竭力“叫卖”。
谈及中国最新提出的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时,“我们期盼从中获得新商机”,陈家耀的回应十分简单明了。
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过去10年双方的合作堪称“黄金十年”,在此基础上,2014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将进一步打造“钻石十年”。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与横贯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仿,“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赢的重大战略部署。
对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来说,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必须倚重的战略支点。
当前,坐拥国家队“两展两会”之一的广交会,可谓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金字招牌。据统计,在最近几届广交会上,来自沿线国家的专业采购商稳定在7万人左右,占到每届专业采购商总数的1/3,且采购商平均活跃度比较高,忠诚采购商占当地等级采购商的34%,高出全世界平均数0.5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东盟自贸区建立,中非、中土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沿线国家采购商到会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近年来平均每届增速3.6%,高出总体增速1.5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举办海博会,不仅是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友好关系、文化友谊的又一桥梁,更是乘势突出广东特色,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十国的交往联系,保持与东盟国家在投资、贸易、旅游、文化、航空航运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领先地位,提高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必然要求。届时,除了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外,广东省优势企业、品牌企业相关产品等都将在博览会上得到充分展示。
办怎样的海博会
广东将办一届怎样的海博会?10月15日下午,海博会组委会在广东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届展会的筹备进展等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次展会在东莞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历时3天,其中首日为专业采购日,另外两天为公众开放日。展会吸引了众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展,目前已有25个沿线国家和8个非沿线国家的商协会和企业报名参展,占沿线国家总数的83%,30多个境外商协会、12个国家的15个友好组织、6个国家的10个友城对子、19家国内省市商协会代表团报名参会。已报名参会参展的国家中现有超过1/3的国家(地区)申请设立国家馆,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均将进行特装展示。
海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刘晓捷介绍,展会共安排展位数2000个,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广东与港澳企业展位各占相当比例。展区包括五个功能区:一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展示,主要展示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二是投资合作平台展示区,主要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和经贸合作环境,物流航运发展,建设大型央企和省内重点企业“走出去”的合作平台。三是特色优势产品贸易合作区,主要展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工农业产品以及广东优势产品,促成贸易合作和终端消费。另外,利用东莞现有名优家具展资源,开辟家具及家居用品专区,突出展示沿线国家地区和省内知名特色家具和家居用品。四是旅游文化合作展区,主要展示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广东特色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促进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交流。五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展示区,主要推介广东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经贸合作线上与线下互动合作和交易。
海博会不仅是一次贸易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交流盛会。除日常经贸洽谈外,还将举行国际论坛、专家咨询会、物流航运宣传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宣讲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开通仪式等活动,邀请政商学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大计,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建言献策,并就广东省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往范式与合作发展、区域共赢等主题展开对话。
举办海博会的优势在哪
广东凭海而立,因海而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介绍,广东特殊的历史、地理、经贸、文化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成了本次海博会获得国内外各界关注的关键因素。
一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优势。广东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中海上通道的重要起点,早在先秦时期,番禺便已成为外贸港口,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徐闻是历史典籍明确记载的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古港(见《汉书·地理志》)。清初政府闭关锁国,唯独广州“一口通商”,粤海关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通商港口,广州十三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巅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通过广东登陆,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篇章。近30年来,广东得风气之先,改革开放的辉煌,续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二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东三面临海,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与东南亚国家隔海相望,在海上丝绸之路西线和南线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通过南海,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次大陆和中亚、中东、非洲国家的航线最短、最便捷。广东拥有5个亿吨大港,2013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15亿吨,是连接广东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上门户。省会广州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尤其是在此举办的“广交会”,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联系的重要平台。
三是实力雄厚的产业优势。广东是领先全国的经济大省,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人民币、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汽车、石化、轻纺等为主体,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广东正在实施“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而沿线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跨度很大,与广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四是紧密联系的商贸优势。广东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近年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广东—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5年的369.01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923.65亿美元,占全国的23%,7年增加1.5倍。目前,东盟超越欧盟,成为我省第三大经贸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地和第二大投资市场。广东在东盟的直接投资已达20亿美元,设立企业近300家。此外,广东—南亚、广东—中东、广东—非洲双边贸易额也大幅增长。
五是华侨众多的血脉优势。广东是全国第一侨乡,现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东南亚的广东籍华侨华人占广东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60%以上。在泰国,祖籍广东的占泰国华侨总数的79%;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祖籍广东的分别占49%、12%、57%和45%。这些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和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在广东直接投资1200多亿美元,创办企业近4万家,占广东全省实际吸收外资总量近70%。海外乡亲捐赠数额折合人民币超过400亿元。
六是文化相通的人文优势。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化传播至沿岸国家,大量的广东籍华侨华人生活在东南亚各国,他们讲粤语、吃粤菜、唱粤剧,文化上的共通性和认同感,使岭南文化在沿线各国得到很好的传播。在海外不少国家华人圈里,粤语至今仍是一门最为通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