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蚕到今天刚好满25天,这两天喂饱它们,再给它们几天时间吐丝,就可以卖出今年第6批蚕茧,1张大约120斤,按21元/斤算,一张得2500元,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不是问题。”手捧新鲜桑叶正给蚕宝宝们喂食的养蚕户卢本天对记者说,眼看着自家养的秋蚕即将上茧,他异常兴奋。
近日,在宁明县海渊镇驮零村,走进蚕房,笔者看到,村里的养蚕户正在给他的“蚕宝宝”喂食桑叶,只见一只只胖乎乎、雪白的蚕宝宝在桑叶上蠕动,贪婪地吮吸着桑叶里的养分,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奏着蚕农收获的致富曲。
宁明县农业产业主要以甘蔗、林树等产业为主,为确保群众获得稳定收入,使群众稳定脱贫成果,几年以来,海渊镇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另辟蹊径,把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作为脱贫户增收的主导产业,村里大部分农户种桑养蚕,把养蚕发展成为本村发家致富的又一条新门路。
在海渊镇驮零村,素有种桑养蚕的历史,桑园面积连片500亩以上,是宁明县种桑养蚕基地,2021年产蚕茧9万多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们村200多户农户,养蚕有90多户,经过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我们养蚕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今年我们的养蚕业,第一批达到150多张,一批产量有15000千斤左右,今年已经卖了6批,大概销售9万斤,收入200万元左右,产值比去年提高很多。”海渊镇驮零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喜杰高兴地说。
目前宁明县桑蚕产业主要分布在海渊、北江、板棍等乡镇,其中规模较大的为海渊镇驮零村,桑园面积约为500多亩。根据该县的气候条件,每年可养蚕6-7批,其中上半年4批,下半年3批,每批发种150张左右。目前第六批蚕茧已经上市,前三季度蚕茧共45.5吨,预计全年蚕茧产量达6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