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车间一隅
桂桑5号、桂桑6号……走进忻城县安东乡桑蚕全产业链产业园桑园,但见各种桑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据介绍,我区已自主选育出系列适合亚热带气候条件的高抗、高产、优质蚕桑品种,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先后育成“两广二号”“桂蚕8号”等家蚕优良品种26对,“桂桑优12”“桂桑6号”等桑树优良品种12个。目前,广西自主选育的桑树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区的85%、家蚕品种饲养量占全区的98%。其中,新品种“桂蚕8号”自2020年以来累计推广近200万张,蚕农直接收益约40亿元;“桂蚕5号”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累计推广应用超过2万张,相较传统养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模式不但在效率上提高3—5倍,而且有效防止农药中毒,减少蚕病危害发生。
“每养完一个批次,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分析报告。期间温度湿度是否超标,超标多少,有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流程操作都有记录。这一批养得好或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用数据说话。”借助大屏幕,忻城县安东蚕桑全产业链示范基地负责人现场演示了智慧蚕房管家系统。
该系统搭配标准化、流程化饲育技术,使蚕农养蚕简单化、科学化。得益于实时监测蚕房环境,根据环境数据变化自动开启排风扇进行温度调节等操作,并通过短信、微信服务号等平台告知蚕农注意事项,在每批次养蚕周期结束后形成数据分析报告,找出养蚕成败原因,组织技术小组进村入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降低养蚕成本、提高蚕茧质量,助力蚕农致富增收。为改善养蚕基础设施和条件,我区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云平台等数字技术,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升蚕桑生产水平。
蚕桑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茧丝精深加工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虽然我区蚕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做大优质茧生产、做强茧丝精深加工、做亮蚕桑茧丝资源多元应用、做优桑树生态治理,全面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对蚕桑产业发展方向胸有成竹。
立足当下,才能着眼未来。今年我区蚕桑生产任务是“全年蚕茧产量46.3万吨、增长6%”,既要增产,又要增收,可谓任务重、责任大。
据介绍,在桑园面积增长受限等情况下,我区将围绕“稳面积、增产量、提质量、提效益”做文章,高效利用有限资源,确保年内任务完成。
稳面积,巩固提升生产规模。巩固优势主产区的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优势产业带,发挥河池市、百色市等蚕桑主产区的区位条件和基础优势,推进蚕桑产业向优势主产区聚集。
增产量,抓实落细生产管理。推进中低产桑园改造管护提升桑叶产量质量,推广应用良种良技增产量,加强防病减灾降损失。
提质量,筑牢丰产丰收基础。推进设施蚕业发展,改善提升蚕桑生产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服务,提高科技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