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宜州:废弃桑枝成了致富宝

2020-03-30 10:29:12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廖庆凌 韦志国

  ●该药年产量预计达5亿片/年,将消耗桑枝5万吨以上


  ●以往被丢弃、焚烧的桑枝,被药厂收购后,每年可以为农民增收2250余万元


  3月29日,记者从河池市宜州区了解到,一种以宜州桑枝为原料提取主要成分、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创新药“桑枝总生物碱”近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获准上市。这是我国近10年来首个获批上市的糖尿病中药创新药。


  据悉,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刘玉玲和申竹芳两位教授领衔研发,从立项、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历时21年。


  “严格开展的临床试验表明,桑枝生物碱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极强的抑制活性。该产品均显示了良好的降糖化血红蛋白疗效,降低值达0.93%,疗效显著。”刘玉玲教授说。目前,该研发成果已获得中国、美国及日本等国家授予发明专利。


  2010年,北京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引进“桑枝总生物碱及片剂”项目,并积极推进项目转化、成果落地。项目研发团队及企业负责人在走遍全国所有桑树种植产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将药材及原料药生产加工基地设在广西宜州,并于2014年在当地成立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宜州区是著名的“中国蚕桑之乡”,从2005年起至今,宜州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连续保持在全国县域第一。目前,宜州区桑树种植面积约40万亩,年产生的桑枝30多万吨。


  “每生产一片药剂大约需要100克桑枝,上市达产后桑枝总生物碱片产量将达到5亿片/年,全年消耗桑枝5万吨以上。”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俊东说。


  “过去,宜州的桑枝除了少量用于发展桑枝食用菌外,大多丢弃在田间地头或就地焚烧,既浪费又污染;如今,药厂将其变废为宝,按目前的产能和收购桑枝价计算,每年可直接为农民增收2250余万元,经济效益很好。此外,制药产业链还可以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宜州桑蚕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宜州区桑蚕办主任覃嘉庆说。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